2007年4月30日 星期一

夢幻桌巾發見

近來為了物色居家用品,跑遍不少地方。用品裡面,最令我頭痛的就屬桌巾了。要搭配家裡深咖啡色的、長方形的餐桌兼工作桌,想像中需要窄長條形的桌巾,寬度約莫40公分,長度則必須超過桌長,而能在兩側留有適當垂墜部分。

問題是,桌子本身就有190公分長,幾乎市售的現成品都不夠,只能轉過90度攔腰擺設。再者台灣本地賣的,大部分邊邊還有穗穗,調性並不適合我的空間。

台北的永樂市場,有許多賣布的商家,記憶中有些日式仿古染布,或許合適也不一定。結果要不整體花色可以、但是圖案不行,或者就恰恰相反。

後來在香港"住好口的"曾經看上一塊,調性不錯、價錢又蠻合理,可惜長度一樣不夠。

前陣子有機會經過ARMANI CASA的代理店,又進去參觀一番。有一款花色材質很棒,絕對夠低調也夠"奢華",也就是說價格並非升斗小民可以負擔的程度。加上麻或絲質的布料,據說只能送乾洗,至此我也就斷念不再癡心妄想了。

就這樣持續尋尋覓覓,前幾天竟然被我找到一塊,而且竟然是在這陣子去過不下十次的IKEA。整捲布料就躺在矮貨架下層毫不起眼之處,亦沒有張掛展示出來,大概是因為太冷門吧!難怪我總是沒有發覺。

這布料最合我意的是那圖案。花朵搭配植物的主題,幾乎不會出錯。最棒的是圖樣夠大,舖在大面積的桌上,比例恰恰好。

簡直就跟我想像中的一模一樣。


唯一美中不足的,只有單色圖案、整體淡米黃色的比例高。如果黑色比例高,或者留白部分是一個紫色或不勻的深藍彩色,來搭配我整體偏淡色的空間,那就近於完美了。

先不管這些。也許可以自己改改,找人染色,或者專撿黑色多的圖案部分拼接起來。當下決定大手筆剪一大塊,再回去研究怎樣取捨調整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舖上桌巾前後對照組。擺上那盤花。接下來可以好好張羅一頓吃食了。

2007年4月29日 星期日

花時間:素雅好心情


幾經猶豫,終於是買了這兩小束花。

這些是假花,光從照片應該辨別不出來,購自SOGO二館的Franc Franc。這家甫登陸台灣的日本居家雜貨店,有些人稱它"彩色的無印良品(MUJI)",不過依我之見,它們兩家的產品設計概念完全不同,實在不能並列比較。










本來對家裡佈置假花,是沒有什麼好感的。雖然假花可以維持很久,也不需要做換水清潔等等麻煩的維護工作。不過它家的花束搭配清新,還是征服了我。附上"開箱照"及未拆標籤的照片,證明它們真是假花。

價格上是日本的水準,想想也許可以用很久,就咬牙刷卡了。私底下猜想,或許假花的售價就是是以真花的行情作標準,乘上一定的比例來設定的吧。

















使用範例如上,墊個瓷盤就很素雅別緻。兩束組合蠻豐富的,平常可以擱在廚房餐台的玻璃大圓盤裡。
餐碟上加個燭台,盛杯下午花茶,或者上餐桌也很美。

屋子裡有花的時光,心情份外美好。

2007年4月26日 星期四

出國順便看房子

幾年來出國的次數不少,照說應該看過不少有名建築師的房子了吧?其實幾乎都是兩個人出門,專程跋涉的事情我是從未想過的。常常就是跟著觀光、血拼或吃食的路線,就近經過一下。所以那些偏遠的、太花時間的、太耗費精神的,就等以後有機會再說了。

不過要想順便造訪名作,並不如想像中容易。就像一切表面上看來簡單美好的事物一樣,背面的認真準備經營,絕對是少不了的。觀光路線一旦決定,鎖定可及的幾件目標之後,先要把地圖備妥,並且搞清楚進退路線:畢竟在旅伴失去耐性之前,你僅有非常短的時間可以找到地點;然後是了解基本資料:既然是順便,可以停留的時間應該不會太長,事先了解多些,才能抓住參觀重點;再剩下來,就看你尋路與彈性取捨的臨場反應了。

我想這種悠閒走看、順便造訪的方式,在日本這種交通發達、人口稠密的國家,應該是最輕鬆愉快的吧?第一次到東京的時候,看什麼東西都新奇有趣,所以拜見名作的慾望,其實蠻低的。第二、三次路線比較熟悉之後,又事先作過功課,才恍然發現:哦,原來這旁邊就有安藤忠雄的房子,慎文彥的往那邊多走一點就行......甚至想看柯布的房子,也沒有問題。然後幾次下來,你的旅伴發現找房子不辛苦還有些樂趣,再探索那麼遠一點點,也就漸漸可行。

你不會永遠有唸建築的旅伴,何妨就像這樣出國順便看房子?

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

淨空間:沐浴無壓力

對於現代居家來說,浴室已經不只是一個洗去髒污的功能性場所而已。有越來越多的人,對這個空間的重視程度,已經到達難以想像的地步。

或者願意投入相對龐大的預算,去整理這彈丸方寸之地,又或者不惜犧牲臥房數量或面積,而只求擁有更寬廣的沐浴空間。更有甚者,竟然將浴室當作居家的中心,而讓其他空間圍繞著它來配置。

到達這種程度,只能說浴室已經不再僅僅關乎於人的身體層面,而可以昇華到照顧人的心靈的層次了。



這個客用浴室並沒有太大的面積,但仍是以"照顧人的心靈"為目標來設計。

因為整個平面配置,需要拓寬客廳向東北方的開窗面,以引進更多光線的關係,原本的浴室牆面,必須向後推移一米左右。這樣一來,浴室的尺寸就非常緊迫。

於是將洗手台從浴室裡挪出來,而剩下的長條型空間,就規劃成淋浴與衛生空間。

這樣狹長形的浴室並不常見。但是如果能夠用心處理,消解空間比例產生的壓迫感,反而能夠創造出有特色的迷人空間。其中的關鍵,就在減少浴室裡的物件,而完成一個純淨的空間,讓沐浴的時候沒有壓力。

為了讓狹長型空間儘量寬敞,設置的是搭配GROHE埋入式水箱的VITRA MATRIX馬桶。衛生區與沐浴區地面做高低差,再使用不鏽鋼線型集水槽,就算大片的30x60拋光石英地磚也能輕易做好洩水坡度。地面用的瓷磚需要考慮止滑,牆壁的部分,則對縫貼光滑如鏡的30x60米白色拋光石英磚。













除了馬桶之外,其他的衛浴設備,也花費不少心思挑選。淋浴區裝 GROHE埋壁龍頭,搭配同廠花灑壁掛座,可以直接連接出水管到棒狀噴頭,不需要多餘的零件。再者方形蓮蓬頭設置在天花板上,就變成時髦的Rain Shower,淋浴時蠻有一種熱帶雨林的感覺。這樣一來,就可以有效保持牆面簡潔乾淨。

五金的方面,也刻意減少一般會有的毛巾桿、置物架等等。肥皂用碟子盛裝,跟洗髮精一起直接放在地面,牆上只貼了一個MUJI的白色吸盤掛勾。再來為了吊掛浴簾,龜毛地跑遍了各種居家用品店,最後才挑選出這款生活工場的銀色頂桿。這款頂桿原本是短門簾用的,掛浴簾的管徑則要兩倍以上粗。但若不這樣細,味道就不對了。還好使用上斯文一些,並沒有什麼問題。











照明使用一對埋入地面的防水地底燈,還有一盞壁燈。

地底燈一方面提供由下方而來的、特別角度的光源,使得空間富有情調,另一方面也投射打亮兩邊開口的夾膜玻璃,從而提高了隱密性。

壁燈也是在眾裡尋它千百度之後才找到的,解決方案意外地簡單:採用五金行便宜的塑膠燈座及半銀圓球燈泡。半銀燈泡的光線柔和,而且由於燈絲的關係,每一個燈泡都有它獨特的光紋,照明效果意外地好,而且C/P值當然更是滿分。

除了入口這一側,浴室靠近陽台那頭,也設置了可以出入的玻璃門,開門就可以見到陽台上的些許綠意。淋浴中打開這門的機會其實不多,可以說看似一種無用的設計。但是在心理上,那種可以走得出去的感覺,卻是無價的。

天氣好的時候,開門迎接灑落的陽光,不但可以通風驅趕濕氣,而且整天都有好心情。

我想這就是"照顧人的心靈"的真諦了。

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

開放廚房祕技大公開之二

保持開放廚房的美觀,對有些朋友來說,似乎還是不可能的任務。因為在日常使用中,總不可能時時收拾整齊。所以除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雕俠侶,否則怎麼可能辦得到呢?

問題就在你總是想著趕快收拾,而我卻不在乎大方全露。

再提供一項漂亮廚房道具:這是MUJI無印良品賣的塑膠空罐子,原本是讓人裝填他們賣的液體類商品,譬如洗手乳、乳液等等。我們可以拿它來替換家中各種必須液體用品的容器。

譬如在廚房裡,我們可以裝洗碗精、洗手乳;在浴室裡,就裝洗手乳、洗髮精、潤髮乳、沐浴乳等等。

換裝之後,整齊劃一、有相同設計感的瓶子,取代了原本花花綠綠、各型各樣、環肥燕瘦的罐罐。這樣一來,那些見不得人的物品就不再礙眼,甚至變成值得賞玩的物件:這下子我們還需要忙著藏拙嗎?

同樣的道理,試著想像看看:美美的碗盤,高檔的鍋具,放在水槽裡等待洗滌的模樣...... 其實也不一定要急著收拾。

漂亮的廚房,並不意味著要將所有東西隱藏起來,也不是要保持空無一物。如果適度地流露出所謂"生活感",我個人以為反而更美。

2007年4月14日 星期六

廚房清爽小道具:水槽好乾淨

之前談到開放廚房的美觀問題,其中廚具檯面的洗碗水槽,常常就是困擾的主要來源。尤其是洗碗用的菜瓜布,每次用畢潮濕滴水,真不曉得該如何收納才好。最後為了可以自然乾燥,只能擱在接水盤上,擺在檯面上或水槽裡。可是那菜瓜布的顏色和造型,看上去就是不甚雅觀。

搬家前物色居家用品,逛著逛著,哪知道竟發現這項恩物:日本人的龜毛細膩,果真名不虛傳!竟然連這一點都考慮周到。

解決頭痛問題的商品,就是這個マーナ(Marna)社的POCO キッチンスポンジ(Kitchen Sponge)。

一組配備一個吸盤掛桿,可以吸附在水槽內側側壁。圓形中間有孔的海綿,就可以穿過附掛在上面,簡單清爽又有效。海綿部分是消耗品,所以也可以單獨購買。

還有各種顏色選擇。

看看海綿吸附在水槽邊的樣子。

是不是清爽又乾淨?

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

烤箱隔熱手套

這是香港行的戰利品。

一直煩惱找不到合適的烤箱隔熱手套,卻在香港居家用品店"住好口的"發現了這一款。當下差點沒拍案驚呼:真是我那廚房的絕配啊!

圖案設計用的是1932年《現代》創刊號的封面。印象中這是個民國初年的雜誌,從圖案風格看,應該是個左派。或者說,甚至帶著共產、構成主義(Constructivism)的味道。想看看更多的來龍去脈到這裡

"住好口的"這個居家設計品牌,擁有大量的自有設計居家用品。或者可以說它是香港的《生活工場》,但是比較起來設計風格強烈得多。依我之見,套句內地的形容詞,它的設計真是非常的"牛"。

這時候不得不羨慕起香港人,可以大剌剌地搞得這樣中國。大量擷取"中國"元素的做法,對於洋人來說應該蠻有異國風味的吸引力吧?

這一次一口氣還買了另一款手套。兩隻都是右手。它的整系列六、七款,都只有做右手,意思是從烤箱弄東西出來只需要用到單手麼?

回頭想想,左右成對也許就沒有那麼酷了吧。

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

你也喜歡開放式廚房?

看過日劇《熟男不結婚》嗎?阿部寬飾演的建築師桑野信介,專門替客戶蓋住家房子。在劇中桑野談到對住家建築的第一項堅持,就是將廚房擺在生活空間的中心。

雖然這套日劇對"建築師"專業的刻畫非常表淺,以致於上述"建築哲學"的套用也異常薄弱,但是將廚房從角落解放出來,確實算得上是現代居家生活的趨勢。

新居裝修前的格局,原本廚房就是半開放式、位於客廳的一邊,這點正符合我的期待。因此要將廚房變成開放式,並且擺在生活空間中心,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。

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:開放式廚房並不是只要將廚房打開來就好,隨著開放的動作而來,有好幾個棘手的課題,必須認真克服才行。

其一是油煙的問題。

台灣人大火快炒的烹調習慣,往往會產生大量的油煙,因此配備廚具時,業主(或者說掌廚的主婦)首先最關心排油煙機是否吸力足夠。獨立封閉的廚房,可以將油煙與其他空間隔開,比較不用擔心;但如果是開放式廚房,難免就會有下廚時油煙瀰漫的疑慮。所以一般設計開放式廚房,業主常常會希望設置機動性的拉門,以便必要時可以拉上,將廚房封閉以隔絕油煙。但是在這裡由於格局的關係(另外也是預算考量),並沒有辦法設置拉門。甚至於因為大樑的位置欠佳,連設置(營業場所常用的)風簾機這樣瘋狂的方案,都沒有辦法。

好在這裡位處大廈高樓層,開窗正面風壓很大,而背面天井正好將氣流往上導引。原本會是個困擾的物理條件,這時反而形成一種客廳部分正壓、而廚房部分負壓的理想狀態。結果什麼也不用費心:廚房裡的氣味自然而然往排油煙機或天井的開窗方向流動,最後竟然幾乎沒有油煙瀰漫的問題。

第二是美觀的問題。

做為每日費心張羅柴米油鹽的場所,廚房常常是辛苦的戰場。就算假日不趕時間,輕鬆享受過烹調樂趣之後,需要收拾的一定還是杯盤狼藉的殘局。同時為著滿足各種功能性的關係,廚房裡不得不充斥著不能算是賞心悅目的道具:比方說抹布、菜瓜布、洗碗精,甚至是砧板、刀具、各種鍋碗瓢盆......。一旦將廚房開放出來,美觀的問題就得多多費心。

第三是實用的滿足。

廚房畢竟是具備確切功能的空間,不能為了開放與美觀,去犧牲它的實用性。這時要靠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與習慣,才能規劃出完美的廚房。

你也喜歡開放式廚房嗎?把握以上設計要點,相信你也可以美夢成真。

2007年4月4日 星期三

夠水準的比斯吉食譜

這算是從東京扛回微波烤箱的附帶收穫。隨著烤箱而來的食譜裡面,有一則比斯吉的做法。因為圖片看起來蠻像一回事的,所以烤箱就位之後,就捲起袖子試試看了。

材料很簡單:低筋麵粉200g,泡打粉(baking powder)一大茶匙,砂糖二分之一大茶匙,鹽少許,無鹽奶油100g,牛乳稍多於100cc。

做法亦很簡便:將奶油(冷藏室溫度)切成約1cm立方小塊,在大碗內與麵粉、泡打粉、砂糖、鹽一起,利用橡皮刮刀混合。我的做法則是直接用手搓揉,讓粉末跟奶油塊混合均勻。注意這樣做的時候,盡量不要讓奶油溶化。然後將混合好的材料蓋上保鮮膜保濕,送進冰箱冷藏室冷卻30分鐘。

取出加入牛乳,揉合成麵團。關於牛乳的份量其實不一定要照本宣科,只要揉合後麵團軟硬溼度適中就行,所以一點一點加入,算是上策。萬一不小心過頭,麵團變得太過粘膩潮濕,甚至無法順利進行接下來成形的動作時,再追加一些麵粉調整麵團的溼度,其實也是可以的。

揉合完畢,就可以找個棍狀或管狀的工具(酒瓶、強壯的杯子都行),桿平麵團、折合,再重複以上動作共進行約3~4次,目的在創造比斯吉內裡的層次。完成後將桿平的麵團三折,同樣蓋上保鮮膜保濕,進冷藏室。這次冷卻約20分鐘。

最後將麵團桿平至約2cm厚,用約5cm直徑的杯子,或是專用的圓形不鏽鋼模型,切下8個左右的圓形麵餅。進預熱200度的烤箱,烤約8分鐘。

這套做法經過證實,剛烤出爐可以說是外皮酥脆、內裡軟嫩,一不小心就忍不住解決掉兩三個。強烈推薦各位在家裡試試!

大空間的理由

所有人一進到這個空間,都會被它的寬敞吸引。 但就是這裡寬敞而已。

原來的客廳、加上餐廳、加上廚房、加上一個房間,然後還有一部分的客用浴室,當成了一個大空間來用,絕對沒有不寬敞的理由。

再說因為挑三撿四的關係,許多傢俱還沒到位,而且因為預算不夠,原本的平台鋼琴預定地就只能閒置在那裡,書房拉門跟窗簾也沒有裝,這一個空間就益形空蕩。然而這種空蕩感就像毒藥,讓我深深沉醉上癮,不可自拔。

這樣一個大空間,有開放式廚房吧台服務,如果擺設一簇簇慵懶的座椅與茶几,那當真是可以開始營業了。只是把三房兩廳雙衛,變成這樣比例誇張的格局,長輩竟然沒有說什麼話,倒真是不可思議,連我都料想不到。 或者這就是大空間的魅力吧!

在現代都市生活中的一點點奢侈,就像所有事情一樣,在這邊犧牲一些,在那邊就獲得一些。

2007年4月3日 星期二

這麼美味的豬扒堡,以後吃不到該怎麼辦吶?

這是上次香港之行中的美妙相遇。

此行第一天晚上人到尖沙咀,竟然還去吃"糖朝",真是鄉下俗了。好在第二天早上找到這家"澳門茶餐廳",進門高朋滿座,趕忙跟人併了桌。研究菜單點完了單,等到餐點到齊之後,同桌客人也離開了。週轉率相當高。

我點了一套豬扒堡,像左上角圖片這般模樣。她點的則是雙腸西多士。套餐都附上港式咖啡。

雙腸西多士就是兩種臘腸,加上一片西洋toast,就像右邊圖片。這套好像不怎麼特別。

咖啡的部分意外的合口味:香而不酸,帶點香濃奶水味道,淺咖啡色的泡泡相當誘人,有點espresso克麗瑪的調調。這咖啡用一種金屬空殼杯子裝著,不會燙手,似乎是港式的特色。

發現這家的咖啡特別好喝,是後來又到同條街另一家茶餐廳吃早餐比較的結果。回台後按照記憶中的味道想依樣畫葫蘆,卻怎麼也畫虎不成。

只有希望哪位熟知內情的朋友,可以解惑了。

豬扒堡的部分真令人驚艷。就是一塊豬扒肉夾在澳式法國餐包裡,但是不只那豬扒鮮嫩,最妙的還是那餐包。一向最怕碰到韌皮的法國麵包,而這餐包外皮的韌性剛好,屬脆多過於韌,而內裡綿嫩。配上豬扒的鮮嫩度,口感近乎完美均衡。

食罷不禁開始感嘆,套句"食神"的台詞:這麼美味的豬扒堡,以後吃不到該怎麼辦吶?

當下有了一個再訪香江的理由:就是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。

下次各位如果也想試試我是否所言不虛,就要認明左邊照片這家,後來發現網路上也有好多人介紹過的,尖沙咀的這家"澳門茶餐廳"。

生活的起點以及一個網誌

最近朋友問我:有沒有在玩blog?

想當年"前網誌時代",自己曾經也有一個可愛的地盤,能享受三不五時貼貼改改的樂趣。然而時間一久加上種種因素(主要是生活乏味),漸漸便荒蕪了。現在看著一個個老骨頭不退流行,竟然悄悄都有了自己的網誌,不知不覺又手癢了起來。


然而搞一個網誌,無論如何總需要不少的精力與時間。特別是在事事講求投資報酬率的時代,寫這種東西到底要給誰看呢?

剛剛搬到新居,張羅一切的匆忙暫告段落。生活的起點,似乎就始於這樣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,一個個人生活的容器。為了這容器煞費苦心,於我自然是一份工作,但曾幾何時也變成了一種態度。

龜毛到住了幾個月,屋子裡還是那樣空空蕩蕩,該有的擺設、道具缺東缺西。

這叫做客房?嗯,真寬敞(其實是因為什麼傢俱也沒擺)。
真的有"便宜又大碗"的桌子嗎?
只不過是幾張椅子,可以趕快下定決心嗎?
馬桶毛刷可以不用那麼講究吧?
........

啊,就寫一個網誌,紀念這一切勞心勞力的事蹟。

給自己看也好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