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

怎樣挑選室內設計師之一

挑選室內設計師的第一要務,就是找出和你契合(match)的設計師。而所謂的match,最少要包括:設計美感的契合、工作態度的契合,以及溝通模式的契合。

設計美感的契合,最簡單也許可以說是對設計風格(style)喜好的相投。舉例來說,我們常常會從各種媒體、建商宣傳廣告、甚至是一個剛剛裝修完房子的朋友口中,聽到像是:極簡、禪風、現代、普普、古典、鄉村風...等等各種所謂室內裝修的風格。有些設計師似乎可以給你任何你想要的風格;有些設計師特別專長或偏愛某些風格;有些設計師則可能獨特強烈、或者已經融會混搭許多不同風格,而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。如果一個業主有特定的風格偏好,而又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分辨其間的差異,應該不難選擇相投的設計師。

關於設計美感,另一個比較難以像風格這樣被歸類的部分,則也許可以稱之為品味(sense)。品味體現在設計的許多層面,不管是線條、比例、顏色、材料質感的搭配選擇,都透露著訊息。或者可以這樣說:同樣是符合你古典風格喜好的設計師,有些人做出來空間就是清新高雅,有些卻可能俗不可耐。可惜實務上,品味並沒有TOFEL抑或是GRE測驗,往往沒有可以比較測定的評分量尺。因此,要能區別出這種層次上的差異,業主本身就需要有相當的品味,所以也是比較困難的部分。所謂買貨還需識貨人,在任何事物上面,都是不變的道理。



















這裡舉一個實例:我的一個南法鄉村風格作品。在個人的設計案裡,這種風格算是很少見的。業主從一開始,就有很確定的風格偏好,也提出許多圖片,做為確定風格的溝通材料。有了具體圖像,設計師與本身非專業的業主,就可以確定彼此討論的是同一件事情,是非常好的做法。

要達成這種特定風格,從平面上的空間組織關係、比例、材質、乃至於細部的設計語彙,都要小心配合。而在達成風格之餘,更重要的還要加進設計者(以及業主)的品味。







有別於一般鄉村風格=童話式的操作,設計師透過刻意的抽象與純化,希望鄉村風格也可以內斂而成熟。業主挑選的原木傢俱與西式沙發,在設計師提供的生活背景上,突顯主人的品味。結果是一場風格的探索,加上設計師與業主品味的對話,成就一個美好的空間。

更多這個案例(還有其他作品)的照片,可以到:我的Picasa相簿

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

記我一去不復返的身外之物

美好的生活中,難免還是有這種不愉快的事情。

前幾天到台中的客戶家裡拜訪,完畢後發現停在整排嶄新獨門獨院樓房圍牆外的汽車,前客座玻璃被打破,車內的整包東西也已經不翼而飛。在光天化日下,只是半小時的短暫停留,而且斜對面有社區警衛,這段路上也有不只一個監視攝影機。

警察先生趕到處理,第一句話是:你太大意了,這裡已經發生過好幾起類似事件,車上不能放貴重東西。

我知道警察先生完全是好心好意。但這話聽來,比幾天前看到政府宣導海報說機車應如何對砂石車敬而遠之,還要令人感覺荒謬。就像對被輕薄的美女說,妳太秀色可餐一樣。似乎我只能承認,我們的社會就是這樣:路不拾遺的事情,大概要期待其他星球了。

一去不復返的,包含我的高級相機專用包、全套高級數位單眼相機、還有我的手機。抱歉這一篇沒有圖片、抱歉這兩天我的電話聯絡不上。

因為我太大意了。

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

網誌新功能上線:最新回應及訂閱

生活誌開版以來,陸續貼出了不少文章,也很高興有朋友持續不斷到訪。使用Blogger的免費平台,感覺自由度與穩定性都還令人滿意。然而在功能方面,某些想當然爾該有的人性化設計,卻付之闕如,難免有美中不足之憾。所幸透過網路上許多先進的經驗分享,這些功能並非遙不可及:連我這種半吊子都可以自己拼湊出來。

現在一口氣推出兩項新功能:














第一個是版面右邊第二區塊最上面的<最新回應>列表功能。畢竟網誌的精采之處,還是在於分享與互動。原本每篇文章分開的回應功能,不容易看出整體回應的氣氛。這個功能不分文章,可以列出朋友們最新回應的六則留言,雖然比不上一個大的綜合留言區,但是也算是一項進步。這個列表在讀取版面時,會有一個loading的動作,或許瀏覽器會有些延遲,請包含。














第二個是版面右邊第二區塊第二段的<訂閱熟男生活誌>功能。借用國外專營部落格feed訂閱的服務,填入您的e-mail按"我要訂閱!"之後,會出現一個英文視窗介面(請見諒,這個不能修改中文化),確認後會有一封我寫的文情並茂的確認e-mail寄到您的信箱。然後點擊確認網址之後,下次若是部落格更新文章,它就會自動e-mail通知各位。

以上兩個功能,希望大家喜歡。

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

黯然銷魂牛排丼

這是連續假期最後一日的晚餐。

上班族開始憂鬱,怎麼也提不起出門興致的時段,加上冰箱裡還有放假前採買的剩餘的食料,就發揮點創意,弄一道簡單美味、而能撫慰人心的菜式吧!

簡單點,就弄個一碗搞定的丼飯好了。

先洗米煮飯。還剩下2/3的肥美去骨美國牛小排燒烤片,不吝嗇全部用掉,先燒熱平底鍋香煎備用。這算是主題。假日裡一直沒時間用的高麗菜,拿出一些來炒,吃點蔬菜均衡一下。然後是有機山藥,在冰箱底部躺了快一個月。磨成泥狀,加牛奶煮滾、濃縮,用日式高湯粉調味。最後是提味的香辛料,最近因為暴雨漲價的宜蘭蔥切成蔥花,還有家裡常備的洋蔥刨成薄片。

材料準備完成,白飯也恰恰煮好,接著就是組合的時刻。

取大碗盛飯,飯上先舖特別細切加辣椒炒過的高麗菜,然後淋濃稠的山藥泥。牛小排回鍋灑上酒,加日本煎餅甜醬及醬油調味,豪邁地全部舖滿。末了取洋蔥與蔥花做頂裝飾。這樣就完成了。

上桌附檸檬片自由斟酌使用。

挖掉一角,看看整個牛排丼的剖面:這時腦海裡浮現日本電視冠軍丼飯王單元出現過的特殊剖半丼碗。(有那個的話,拍攝效果就更爆笑棒了。)

趕快扒一口:熱騰騰香噴噴的米飯、微辣清脆的高麗菜絲、溫潤的山藥、透著鹹甜醬油焦香又肥嫩的牛小排、清脆辛甜的洋蔥還有蔥花,融合成一種幸福的味道,引我不停送進口中,不知不覺我那碗份量做得過大的牛排丼,已經碗底朝天。


這道即興完成的菜式算是成功:豪華的飽足感,似乎填滿了收假前夕憂鬱上班族內心的空虛。如果真要給它取個名號,那就叫做黯然銷魂牛排丼好了。

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

內外兼備的家庭劇院之二

接下來又是自家的實例。

先言明我是屬於All-in-One就能打發的那一類,所以客廳的美觀對我來說,比發燒程度要來得重要一些。

這是客廳平常的狀態,可以看到沙發還是沒有出現,不過添置了一個極細保麗龍顆粒的懶骨頭:這懶骨頭體積比無印良品的那款方型的大多了,不會有像是坐在地上、背部又沒有支撐的感覺,坐感蠻舒服的。

電視是Panasonic最近號稱Full HD (1080p)的37吋液晶電視,幾乎所有訪客第一個反應都嫌這電視尺寸太小。壁掛在粉刷的牆面上,表面上看起來乾乾淨淨,其實電視背後到下方矮檯面之間留有一條穿線孔道,截面約4cmx8cm,要穿過像DVI這樣大型的接頭都沒問題。

矮檯面是從前在IKEA買的,現在已經絕版。結構強度與尺寸都還理想。檯面下方右邊格子有一台Pioneer 300片CD播放機、八年前Pioneer All-in-One劇院系統HTZ-55DV的重低音,左邊是Wii主機、劇院系統的主機暨DVD盤、還有收看日本BS衛星電視用的Sharp HRD2。檯面上則有劇院系統的訊息顯示與紅外線遙控接收部、劇院系統的中央聲道喇叭。



左右聲道本來也放在檯面上,但是後來因為投影布幕的關係,被我拉開擺到兩側,左側剛好有木作矮櫃可以擺,右邊竟然就用無印良品垃圾桶墊高。其實原本計畫升級整套環繞系統、改擺落地的左右聲道喇叭,連位置都已經留好,可惜暫時沒有預算。不過這樣剛好可以看出All-in-One的好處:小型化的機器與喇叭,幾乎可以隱身於空間之中。如果客戶也喜歡採用這種方案,室內設計師應該會再高興不過了。










矮檯面並沒有任何儲物功能。看過之前收納篇的朋友,應該知道那是因為儲物空間就在左邊這排座椅兼矮櫃裡:包含播放DVD用的老PC電腦,都收納在內。這樣安排一方面可以隱藏龐大而裸露的老PC,一方面也可以就近在座位上取換DVD片。從這PC的位置到前面機器與電視一樣有穿線孔,埋設在地下。為了方便操作PC,還買了一套Logitec無線鍵盤與滑鼠。



















後面兩側環繞聲道,因為美觀與吸頂裝設的考量,特別找來一對Mirage Ominisat。市面上大部分的環繞喇叭都必須用壁掛架、或者埋入天花板裡。但是這邊因為天花板已經不高,並不想多做一層木作天花,所以根本沒有地方可埋。好在請教專家後,找到這款特別的喇叭,既可以簡單漂亮的吸頂,發聲角度又比一般埋入式理想,而且聲音表現也有一定水準。此時了解音響的朋友,一定會發現這對後環繞比前方三支喇叭高級得多:這種貽笑大方的行為,已經被某音響雜誌主編指正過。只待日後真有預算升級喇叭系統,這一對應該還可以沿用一陣子。













接著抬出投影機:因為天花板有一根大樑位置不佳,硬要固定天吊恐怕影響美觀,所以採取移動式設置。投影機位置在客廳中央,所以地面上做了地插座及各種接線出口:這出口也經由地下埋設的穿線孔道連通PC位置。也就是說前方電視機器位置、PC位置、還有這個投影機位置是經由地下連通,而且可以更換線材的。這樣做工事雖然麻煩,但是卻留給系統升級很大的彈性。

投影機還是曾祖父級的Panasonic AE100:想當年它可以說是第一台兼具優秀工業設計、出色影像效果與低廉價格的家用投影機。換過一次燈泡,投影畫面中央部份區域也已經老化泛黃。但是856x480點的規格,至今還是足以擔當觀賞DVD的任務。














投影布幕拉下之後的樣子。咦?這投影布幕藏在哪裡?原來是埋在前方假樑兼燈箱裡面,只留下一道約莫3公分的細縫,讓布幕可以穿透拉下。是電動升降的嗎?不,只是便宜的手拉布幕,4:3、120吋。














先看DVD畫面,顏色還是蠻鮮活的。PC調整顯示解析度與投影機1:1對應,出來的畫面是原汁原味的DVD訊號。














再看看日本BSD衛星電視。這是我每週必看的日本小住宅建築介紹番組,叫做"渡邊篤史的建築探訪"。1080i的訊號用480p投影機投出當然不足,但還是可以享受一下那種高畫質感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最後是Wii遊戲畫面,大畫面打game就是爽快!因為Wii操作的特性,若再有大空間就更佳:
打網球可以滿場飛奔的空間,真是Wii趴絕佳地點。














以上就是自家劇院,相信對一般家庭來說,幾乎看不見的All-in-One環繞音響系統+平價大畫面投影機+乾淨寬敞的空間,已經到達內外兼備的水準。

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

記憶角落的萊特積木

最近跟同年的朋友聊天,發現大家或多或少,都有記憶減退的現象:有的人發動了整個辦公室,去找一個不存在的便當;有的人則是在打包整理的時候,赫然發現一些不知何時弄來的物品。

以為確實有過的事情完全沒發生v.s.自認做了根本沒做的事情,到底哪一種症狀,才更可怕一些呢?




接著馬上有個實例:上禮拜忽然想起,自己應該有一套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的模型積木。正苦於遺忘的我,在想起積木的一剎那,竟然有種失而復得的喜悅哩!於是趁著回父母親家的機會,就把這積木找到帶了上來。

隨著積木,我的陳年記憶也慢慢浮現:還是建築系學生的時候,曾經去過一趟芝加哥,還參觀過美國建築大師萊特(Frank Lloyd Wright)位於Oak Park的住家兼工作室。然後在downtown的John Hancock Building腳下,在Chicago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Store裡,印象中因為所費不貲,所以掙扎許久才買下這套積木。










再一次將大大小小、形狀各異的積木攤在桌上,問題來了:從前到底是怎麼拼的呢?不管在記憶裡抑或是現實中這一刻,拼積木的說明書都不存在。所以那時候是怎麼拼的呢?

所幸當時自己配上的木盒基台,因為時間(當然還有灰塵)的關係留下了一些地基的印記,而變成蛛絲馬跡,再對照網路上找來的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照片.....

還是不行。

於是乎模型變成了拼圖謎題。索性拋卻曾經如何如何的想法,就跟著照片想辦法拼吧!














你看,還是蠻像一回事的。不過我確信這拼法跟上次絕對不同,還有一些具有特殊形狀的積木構件,也算不上適材適所。

也許當我們慢慢年老,真如朋友所說:記憶已經內化、而形成了那之所以為我們。這時候只能學著習慣得魚忘筌了。

拋開過去而成就新的創意,其實也不失為一個好策略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