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跟同年的朋友聊天,發現大家或多或少,都有記憶減退的現象:有的人發動了整個辦公室,去找一個不存在的便當;有的人則是在打包整理的時候,赫然發現一些不知何時弄來的物品。
以為確實有過的事情完全沒發生v.s.自認做了根本沒做的事情,到底哪一種症狀,才更可怕一些呢?
接著馬上有個實例:上禮拜忽然想起,自己應該有一套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的模型積木。正苦於遺忘的我,在想起積木的一剎那,竟然有種失而復得的喜悅哩!於是趁著回父母親家的機會,就把這積木找到帶了上來。
隨著積木,我的陳年記憶也慢慢浮現:還是建築系學生的時候,曾經去過一趟芝加哥,還參觀過美國建築大師萊特(Frank Lloyd Wright)位於Oak Park的住家兼工作室。然後在downtown的John Hancock Building腳下,在Chicago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Store裡,印象中因為所費不貲,所以掙扎許久才買下這套積木。
再一次將大大小小、形狀各異的積木攤在桌上,問題來了:從前到底是怎麼拼的呢?不管在記憶裡抑或是現實中這一刻,拼積木的說明書都不存在。所以那時候是怎麼拼的呢?
所幸當時自己配上的木盒基台,因為時間(當然還有灰塵)的關係留下了一些地基的印記,而變成蛛絲馬跡,再對照網路上找來的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照片.....
還是不行。
於是乎模型變成了拼圖謎題。索性拋卻曾經如何如何的想法,就跟著照片想辦法拼吧!
你看,還是蠻像一回事的。不過我確信這拼法跟上次絕對不同,還有一些具有特殊形狀的積木構件,也算不上適材適所。
也許當我們慢慢年老,真如朋友所說:記憶已經內化、而形成了那之所以為我們。這時候只能學著習慣得魚忘筌了。
拋開過去而成就新的創意,其實也不失為一個好策略啊。
7 則留言:
沒想到你也啟用意見管理了,
廣告入侵還是匿名惡意攻擊?
我對建築好像忘得差不多了。
Very nice blocks.
Life is composed of memory. Giving up conditioned, or internalized ways of thinking could free our creativity. However, losing memory of backgroud knowledge jeopardizes creativity~~~~~
It is a shame that our memory about everything in life all gradually fading out, but conditioned thinking remains solid, or more~~~~
原來這叫意見管理啊?難怪老是叫我決定意見可否發佈.... 趕快關掉。
還有阿斯匹靈兄:你好像後腳還沒跨出建築系耶。
iris:
Sad, yet romantic.
Isn't it?
Try this by Johnny Mathis:
Isn't it Romantic: The Standards Album
gary老師:
我已經差不多要踏出去啦,
然後脫離所謂的東海模式。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