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

品牌?白牌?

















住在市中心這麼久,最近終於想買台腳踏車增加行動半徑。

太高貴的買不起,而且整天還為了怕丟掉要傷腦筋;便宜的、仿冒的、雜牌的又怕安全性不足,而且太醜的話也牽不出門。做了好一陣功課之後,終於郵購買來這輛台製小摺疊車。

剛打開包裝的時候,只有一個感覺:好醜。雖然早有心理準備,但是比較網站圖片來看,實物的驚悚程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好在事先已經研究過,那些嚇人的濃妝豔抹式的標籤,是可以撕掉的貼紙。趕快第一時間除之而後快。花了幾分鐘,所幸還蠻容易清除乾淨的。看看撕下來多少貼紙。


















這下就成了現在的樣子。我自己稱之為”無印化”。

說真的,在本地我常常看到某些明明值得肯定的建築設計,卻硬生生被配上大小或樣式不適當的招牌字樣。再看看我們滿街都是的誇大招牌,無一不在竭盡所能地試圖搶占版面。從這裡觀察,多少就能夠明瞭,為何我們做不好品牌經營的原因。

大就是好、顯眼為上?

最基本的觀念,我們卻往往想它不通。以至於認為做品牌困難重重,所以一直只顧著做白牌、做代工。

















再看看自己DIY”無印化”的成果。那些懂得如何悶騷的朋友,都很驚訝我會買”這麼高貴”的摺疊車。事實卻是:扣除製作跟貼上這麼多標籤的功夫,這台小折可以省下不少成本,但是看起來”價值”卻更大。這.... 是不是太神奇了?

現在唯一的煩惱:”無印小折”變成有兩倍貴的感覺之後,又要擔心丟掉了。

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

自宅的熟成

















關於"住宅",一直有個想法想跟朋友及客戶們分享,但總是下不了筆。最近在書店裡看到這麼一本書,才好似找到了那對話的起頭。"自宅的熟成",不但是個響亮的書名,而且對我想說的、關於"住宅"或者"家"的想法,它恰是非常精準的說明。

好不容易買了新房子,你是否曾經認為,祇要提著一只皮箱就能歡喜進駐最好?又或者你並不完全滿意這樣,但卻認為花錢交給專家處理,就可以萬事具備?假使如此,那麼"住宅"或"家",對你來說就僅僅是個名詞而已。對我來說,"住宅"是一個動詞:搬進"住宅"、在裡面生活而使它變成"家",然後隨著時間不斷的進化,才是"住宅"的本義。

為此每當構思設計住宅,我總是先關注於形塑家人互動的場域,總是希望用精煉的形式滿足功能營造美感,從而減少繁複造型帶來的干擾與壓迫,騰出最大的空間、希望這生活的背景與舞台恰如其分。最後,還要採取"減法",不忘為了保留進化熟成的空間而留白。當然這個時候,主人的參與、理解與支持,絕對是重要的關鍵。

住宅是需要熟成的,而這也是它魅力的所在。能夠理解這一點、一起去夢想並參與它的創建,而後生活在其中、隨著時光一點一滴去感覺並且回應它,這"住宅"才終於能成為"自宅"。